所在地区:上海上海市 | 单位地址:杨树浦路1088号 | 隶属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单位性质:国有企业 | 单位网址: | 单位邮编:200082 |
场地地址:材料馆101 | 日期:2024-09-19 | 时间:10:00 |
---|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招聘简章
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2015年6月10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将下属的疏浚板块进行整合,组建了中交疏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交疏浚注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注册资本117亿元,主营疏浚,填海造地,与疏浚相关的水利、环保和海洋工程、海事服务以及水运勘察、设计业务。截至2014年底,公司旗下耙吸挖泥船的总舱容及绞吸船的总装机功率居全球首位。中交疏浚的创立,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疏浚公司正式开始运营。
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总公司简介
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交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监管的中央企业,国家战略性企业之一。
中交集团于2006年12月15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成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境外整体上市的特大型国有基建企业。
2022年,中国交建居《财富》500强60位;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17连A”。
中交集团拥有60多家家全资、控股子公司,15家参股公司,业务足迹遍及中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及港澳特区和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交股份是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疏浚企业,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中国最大的国际工程承包商,中国最大的国际设计公司。
二、中交疏浚研究中心公司简介:
(一)组建背景
2011年9月22日,中交集团向国家发改委呈报《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请报告》(中交科字〔2011〕238号),申请以所属上航局为依托单位,联合所属中国交建(股份公司)、天航局、广航局、振华重工、四航工程研究院等单位,共同设立“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疏浚研究中心”),以期提升我国疏浚技术装备水平,带动整个疏浚领域的发展。2011年11月3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开展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组建工作的批复》(发改办高技〔2011〕2676号),批准以上航局作为依托单位,联合上述有关单位共同筹建疏浚研究中心,并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以公司法人形式组建和运营。疏浚研究中心2012年6月4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金人民币2亿元。2018年1月9日,按照中交疏浚“一三六九”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推动科技研发资源统筹管理,中交疏浚收购上航局所持疏浚研究中心38%股权,成为疏浚研究中心控股及并表单位。2021年12月20日,疏浚研究中心顺利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优化整合评价,纳入国家工程中心新管理序列。
(二)企业情况
业务布局:疏浚研究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疏浚技术研发中心,是以我国疏浚行业唯一一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也是中交集团仅有的两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之一,可开展机理研究、物理模型试验、数值与仿真模拟、工程工艺研究、装备产品研制与测试、工程咨询与技术服务、成果产业化验证、工程示范、自动化控制系统研究、企业级装备管控平台定制等全产业链技术服务。
主要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电子与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二级、环境工程设计污染修复专项乙级、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三级
研发资源:疏浚研究中心拥有世界规模最大、试验条件领先的疏浚技术研发试验基地,建有疏浚过程与设备试验平台、泥舱模型试验平台、泥泵管道试验平台、疏浚船模拟仿真试验平台、污染底泥安全处理/资源化利用试验平台等大型试验平台,可开展疏浚、环保、海洋、水利等多行业基础研究和工程化验证。疏浚研究中心同时设有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上海研究试验基地,拥有交通行业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和中国交建疏浚技术重点实验室以及一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疏浚研究中心已经形成了三个层面的产研业务体系架构。“一室”(重点实验室)开展应用基础和前瞻性技术研究;“五所”(工程研究所、装备设计研究所、自动化系统研究所、智能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生态环保所)开展工程工艺、疏浚装备、智能与信息技术、自动化系统、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研发工作;四个事业部(装备事业部、装备技术服务事业部、自动化事业部、工程承包事业部)开展相关科研成果产业化工作。
科技创新:疏浚研究中心累计承担科研项目221项(国家级14项,省部级45项),课题总经费6.56亿元。累计完成并通过验收科研项目59项,取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73项(含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取得专利授权173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103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14项;发表论文277篇,其中三大检索95篇;发布标准39篇,其中国际标准5篇,国家标准10篇。疏浚研究中心在疏浚和环保两大业务方向深耕细作,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创新成果,并通过产业转化,形成了以高效泥泵、大功率轴系、专用挖掘机具、多功能环保清淤装备、智能化控制系统、模块化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等为代表的多个产品系列和成套系统装备。
企业荣誉: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2018年度中交集团科技创新大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交通运输部2019年度十大科技创新平台、中交集团2019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2021年度中国水运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2021年度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20年度中国港口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20年度交通部重大科技成果;2021中施企协工程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1中国水运协会标准化科技二等奖、中交集团2021年度科学技术二等奖
面向“十四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发展指引,对标对表国际一流水平和发改委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坚持“建设世界一流疏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研发中心和产业转化中心”的发展定位,打造疏浚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突破“卡脖子”问题,在打造疏浚产业链链长中发挥核心作用。
(三)薪酬待遇
1、应届生待遇
博士24万-30万/年,硕士20万-24万/年,本科15万-20万/年。
对于紧缺专业,薪酬可面议。
2、社会保险
序号 |
内容 |
企业比例(%) |
个人比例(%) |
小计(%) |
1 |
养老保险金 |
20 |
8 |
28 |
2 |
医疗保险金 |
9.5 |
2 |
11.5 |
3 |
失业保险金 |
0.5 |
0.5 |
1 |
4 |
工伤保险金 |
0.28 |
|
0.28 |
5 |
生育保险金 |
1 |
|
1 |
6 |
住房公积金 |
7 |
7 |
14 |
7 |
补充公积金 |
5 |
5 |
10 |
8 |
补充医疗保险 |
2.5 |
|
2.5 |
9 |
企业年金(入职后1年) |
5 |
1 |
6 |
10 |
合计 |
50.78 |
23.5 |
74.28 |
3、上海市户口
(1)公司为当年入司的博士学历员工解决上海市集体户口,满足上海打分落户的应届毕业生,可参考《2023年非上海生源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进沪就业评分办法》进行打分落户。
(2)公司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入司并满足《上海市引进人才申办本市常住户口试行办法》的非沪籍员工可以协同家属一同落户。
(四)简历投递方式及截止日期
(1)通过中国交建人才招聘平台微信公众号搜索“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线网申。
(2)简历投递邮箱:shiyu@cccc-drc.com
简历内容:个人简历、在校成绩、项目经历、论文资料、英语证书、计算机证书和其他相关证书;
联系电话:021-68468081;
截止日期:2025.7.31。
(3)找到你已入职的前辈,通过内推渠道投递简历。
(五)招聘岗位
研发类:船舶与海洋工程师、流体力学及仿真分析工程师、环境研发工程师、岩土工程师、水动力研究员、装备结构研发设计工程师、装备机械研发设计工程师、流体性能研究工程师、金属材料应用研究工程师、疏浚液压系统研究设计工程师、智能硬件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自控系统工程师、智控算法工程师、程序开发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后端开发工程师、三维图形开发工程师、信息系统开发工程师;
产业转化类:自动化工程师、工程管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设备管理工程师、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核算岗、机械设计工程师、质量检验工程师、装备制造工程师;
管理类:科技管理成果转化岗、科研管理岗、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核算岗。
(六)招聘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测绘与探测、海岸工程、港口航道及近海工程、流体机械、海洋工程、流体力学、土木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与微电子、电气与电子工程、环境工程、岩土工程、信息技术、网络安全、软件工程、水文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财务管理、安全工程等。